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对青少年视力的不良影响
随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,我们可以在各种场合看到人们低头看屏幕的场景,不论是在马路边、地铁内、汽车里还是候车厅中。无论何时有空闲,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沉迷于屏幕,浏览新闻、玩游戏,或者更多时候是沉溺于微信聊天。许多家长为他们的孩子熟练地操作手机和平板而感到骄傲。然而,与此同时,近视的发病率却在不断上升,患病的年龄也逐渐降低。颈椎病的情况也同样令人担忧。研究表明,除了极少数近视与遗传有关,大部分近视病例都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习惯有关。这种现象屡见不鲜:有的孩子的父母视力正常,但孩子却出现了近视;在寒暑假期,眼睛本应得到休息,但往往孩子在这段时间内反而发展出了近视;即使已经近视,其度数也会不断上升。现今,许多家庭住宅都较为狭小,社交互动减少,使得孩子们放学后要么看电视,要么玩手机。此外,一些中小学采用了“电子书包”制度,将大量课程和作业加载到平板电脑上,虽然给老师和学生减轻了负担,但却增加了眼睛的负荷。
我们应该思考,为什么现代社会的近视发病率如此之高,而不戴眼镜的学生变得如此罕见?这一切都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。稍有年纪的人,尤其是50到60年代之前的一代人,还记得那时学校里戴眼镜的学生寥寥无几。尤其是在农村和郊区,人们的视野广阔,室外活动的空间也大。那个时代几乎没有电视,更不要说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了。因此,我们常常思考,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?尽管科学成就为生活提供了便捷,但也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,甚至导致人体器官的异常变化。我们的眼睛似乎不再适应远距离视觉,而仅适于近距离的阅读、书写和工作。
也许有人会认为,近视了就戴眼镜解决问题。然而,如果不重视保护眼睛,让近视恶化,那么近视度数将不断增加。高度近视不仅导致远视能力下降,还伴随夜间视力下降、飞蚊症、眼前漂浮物、闪光感等症状,还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眼底病变,如近视弧形斑、豹纹状眼底、黄斑出血或新生血管膜的形成。另外,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斑和黑色斑的色素沉积也会出现。高度近视还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、撕裂、裂孔、黄斑出血和新生血管的风险大大增加,远高于正常眼睛的风险水平。因此,家长、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和商家们不应轻视近视问题。毕竟,每个孩子都有权拥有健康的视力,不要让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青少年视力的“杀手”。